教育界曾經有一個課題: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做?是讓孩子避免進一步傷害而忍耐,還是奮力反抗甚至打回去?這個問題困擾過很多父母,但又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父母的態度,或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選擇,或許能成就孩子未來的性格。
最近,Parents一個全國群又聊起 孩子被欺負到底該怎麼辦的話題,大家各抒己見:
小編圍觀一圈,發現多數父母的建議是——打回去!
雖然小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成長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但 父母的態度與做法,也決定了孩子對這件事的態度,甚至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和人生。
不久前,我還看到這樣一個新聞,“3歲兒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負,媽媽抓著兒子的手打回去”,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姚先生稱:
自己的兒子小姚好動,在英語培訓班上用踢頭的方式欺負了另一個小朋友。
結果,小朋友的媽媽看到後,當眾抓著兒子的 手擊打小姚,並教育兒子說“要打回去”。
姚先生很不滿,對方媽媽此舉導致小姚受驚後失眠失禁,稱有事為何不能先找他溝通?
翻看網友評論,有人譴責打人的孩子,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有人認為孩子之間的打鬧,大人不應該插手。
無論是孩子打人,還是挨打,這樣的消息都會讓媽媽心頭一緊。 到底因為什麼原因動手?打人事件發生後怎麼跟老師、孩子甚至對方小朋友的父母溝通?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做客《開講啦》節目時,給了父母很好的建議。
為什麼要教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孫女去幼稚園時被傷害的事例。
她的孫女上幼稚園的時候,一個月就被一個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後扔下,頭部磕在了堅硬物上,導致腫脹。
因為男孩和女孩體力懸殊導致孫女掙脫不掉,李玫瑾教授當時給孫女支招: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兩隻手拽對方耳朵,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為什麼教孫女打回去?李玫瑾教授強調:
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別人,因為好玩。
這些孩子一旦失去敬畏之心,無視規則,一次欺負,就會演變成次次欺負,最終演變為霸淩。
我們查看了百度對於「霸淩」的解釋: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會發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對稱的學生間。
較常被接受霸淩的定義是 挪威學者Dan Olweus的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
知乎上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例子:
我校園霸淩發生的時間很早,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因為在班上最矮、皮膚黑,有點瘦,再加上經常在班裡成績第一,就成為霸淩的對象。
起初還是孩子間在背後說閒話,後來發展到動手動腳,好比將我書包拿出去丟了,拿鉛筆戳我,然後在我經過她們身邊的時候投來惡意的目光,我不反抗,她們就變本加厲。
有一次,她們拿我的水壺撈了癩蛤蟆卵,裝上水放回我桌子上。那個水壺不透明,我習慣打開喝,發現有癩蛤蟆卵,然後馬上吐掉,她們看到以後哄堂大笑,指著我說:醜八怪吃了癩蛤蟆,以後也會變成癩蛤蟆……
自從那次癩蛤蟆事件以後,大家就都叫我醜八怪了,一直叫了三年。
不久前,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加強中小學生欺淩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表示起侮辱性綽號屬欺淩!上傳被欺淩者受欺淩圖像,屬情節惡劣的嚴重欺淩!
難以想像,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孩子,竟被人惡意叫了3年的醜八怪,我們該多麼崩潰!
後來,這名網友終於反抗,打了那些欺負自己的人,但仍然有嚴重的自卑心理,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因為那些年被欺負的陰影和那些不堪入耳的話一直影響困擾著她。
你一定也看到過不少這樣的新聞:
2018年10月11日,宣威14歲少女劉某因為不堪忍受校園暴力喝農藥自殺!
2018年8月20日,東莞16歲女孩樂樂因遭受校園冷暴力,選擇跳河自殺!
2016年6月1日,青海15歲少年陶某在遭受長期霸淩後崩潰,服毒自殺留下血書!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